本文轉自:農民日報
宋軍衛的養殖場。資料圖
初秋的清晨,在河南省通許縣玉皇廟鎮后柳行村宋軍衛養殖場,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肉牛正吃著新鮮的草料。養殖大戶宋軍衛正在牛舍忙著打掃棚圈、拉草喂牛,古銅色的臉龐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“外出務工始終不如回到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,而且現在國家對農業扶持政策也很好,鼓勵大家回鄉創業?!彼诬娦l說道。幾年前,他偶然了解到養西門塔爾牛經濟效益好,就萌生了返鄉創業辦養殖基地的想法,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。之后宋軍衛在縣、鎮農技部門的信息引導和技術指導下,首次購進10頭西門塔爾牛,平均體重150公斤左右,精心喂養10個月后出欄上市,每頭牛重達500公斤以上,純利潤約3萬元。
隨后幾年,宋軍衛的養殖規模逐年遞增,已熟練掌握了西門塔爾牛的養殖技術,并以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帶動村民一起養殖,對養殖戶提供全程免費技術支持和回收。養殖基地雇傭本村及附近村脫貧戶做清理牛棚、拖運等工作,10余名脫貧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。養牛需要大量飼料,通過把村里荒蕪的田地都利用起來,種植玉米、稻谷、小麥,或者是種草,再進行回收,既節約了養牛成本,也能讓村民多一份收入。目前該養殖場育有優質西門塔爾牛200余頭,占地7000余平方米,已是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戶,年純利潤最多時達60余萬元。
近年來,玉皇廟鎮黨委、政府鼓勵支持引導養殖大戶出院入區、集中養殖,培育肉牛養殖合作社、飼草加工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100多個,其中培育建成規模肉牛養殖場86個,養牛專業戶1260戶,全鎮肉牛存欄量達2.1萬頭,讓肉牛養殖成為農民致富、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強力引擎。